內容來自hexun新聞

基隆汽車貸款信貸年息2016年房貸利率最低的銀行信貸年息食品安全風險怎樣監測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李靜| 北京報道2010年至今,全國監測瞭44萬份樣本,獲得300萬份數據,通過這一監測體系查出來的問題很多7月初的杭州,氣溫接近38攝氏度,在臨近錢塘江南岸的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理化所實驗室裡,主任技師吳平谷和他的團隊成員一早就穿戴好隔離衣,埋首於滿滿一屋的器皿和儀器之間。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樣品陸續送到該實驗室,其中包括國傢級、省級還有基層的樣品。伴著跳動的火焰、器皿輕觸的聲音,吳平谷等實驗人員描繪著復雜的曲線,以紙筆完成原始記錄。 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的夏季,風險監測的任務量與日俱增。監測設備夜以繼日地開動,實驗人員白天黑夜地加班。這是中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按照《國傢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末,每千人口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樣本量要達到2件,有著5000多萬人口的浙江省,樣本監測量一直排在全國前列,計劃在2013年年底,每千人風險監測樣本量要達到0.5件,但這距離國傢目標,還有4倍之遙。當下,中國的每一個省份都在推進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國傢衛計委公佈的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共設置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點1196個,覆蓋瞭100% 的省份、73%的地市和25%的縣(區),並啟動瞭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建設試點項目。2013年7月4日,據財政部網站消息,中央財政下撥2013年中央基建投資預算1億元,專項用於支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建設項目。覆蓋全國的監測體系,如今囊括肉、蛋、奶,應形勢之需,還將網購食品等新品種逐步納入監測名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自2010年推進之後,究竟有何作為?面對三聚氰胺、塑化劑、“地溝油”等層出不窮的食品有害因素,監測體系以何種方式,降低其帶來的健康風險?監測體系本身又面臨怎樣的困境,帶著這些疑惑,本刊記者近日探訪瞭國傢級、省級等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機構。監測項目不是越多越好 吳平谷2000年大學畢業來到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正趕上中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萌芽階段。 實驗室簡陋,最初的監測項目很簡單,隻有食品中化學污染物和微生物的監測。“全省隻有四五個人在參與風險監測,因為監測項目過少,一年隻能獲取幾百個數據。”吳平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當時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是一個在全國16個省份以課題形式展開的項目,由科技部和衛生部立項,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按照地域分佈及各地實驗室能力組成項目組。不少地方疾控中心並不願意參加風險監測項目,理由是條件有限。“其實關鍵是資金有限,剛開始沒有任何經費支持,是無償監測。”吳平谷說。 以課題形式進行幾年後,風險監測演變為衛生部的行動計劃。“風險監測的規格升級後,全國一年整體投入達到兩三百萬元,但是,分配到每個省也就5萬至10萬元左右,監測種類仍非常有限。”國傢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蔣定國告訴本刊記者。截止到2009年,食品中化學物污染物監測在17個省份展開,微生物監測在22個省份進行。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真正納入政府工作范疇,是在2009年《食品安全法》頒佈實施以後。該法要求衛生部每年制定全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省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也要制定相應方案。 2010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在全國31個省份正式展開。在國傢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的辦公室,記者註意到一份“2012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其實就是2013年正在監測的對象)。監測計劃包含食品中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疾病等五大項。監測指標有100多項,包括鉛、汞、砷等等。“監測的項目並非越多越好,還得考慮實際監測能力。”李寧說,每年的監測計劃都會適當調整。衛生部首先征詢各部委以及各省的意見,所有意見匯總到國傢風險評估中心,形成最終的監測計劃。“黑名單”制定的速度趕不上違法的速度 各方紛繁復雜的意見,最終能否納入監測計劃,依據的還是優先監測原則。敏感人群的食品如嬰幼兒食品以及老百姓消費量大的食品都是重點。優先監測的項目中,引人關註的還有一些易濫用添加劑的食品,以及非法添加物。日前,已經公佈的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和易濫用食品添加劑“黑名單”有6批,涉及非法添加物64種、易濫用食品添加劑22種。談及“黑名單”的出爐過程,李寧從技術層面給出瞭解釋。一類是依據市場上已經被媒體曝光發現的品種,這一類在黑名單的名錄中占到50%以上;一類經由全國各地監管人員發現的線索去判定,國際范圍內的食品安全問題偶爾也會成為線索。 到現在為止,公佈的最後一批黑名單是“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李寧說,未來可能陸續發佈新的黑名單,非法添加劑已經成為監管重點。“我們想努力擴大黑名單,依據此名單,讓監管部門加大監管的力度。但是難就難在黑名單制定的速度永遠趕不上違法分子制造非法添加劑的速度。”2010年至今,全國監測瞭44萬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樣本,獲得300萬份數據。李寧坦言,通過這一監測體系查出來的問題很多。有些會向社會公告,進行相關食品產品的召回,比如伊利的汞問題。但是有些健康風險不是很大的食品安全問題,會在監管部門內部進行處理、消化。“畢竟地方政府不願意制造恐慌,已經處理好,把風險去掉瞭,就不對外公開瞭,比如南方一些地區食品中的重金屬污染問題。其實監測體系發揮不少作用,具體不好對外說。”一位不願具名的食品安全監測機構負責人告訴本刊。一個逐級上報的系統 嬰幼兒奶粉、熟肉制品裡是否含致病菌、蛋類蔬菜類有無化學污染物??這些納入食品安全監測范圍的內容通過怎樣的過程,才能確認發現並公之於眾?這一過程往往是秘而不宣的,其中涉及的不僅是專業監測機構,也有各級政府的作為。在國傢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本刊記者註意到一個龐大的數據庫,這一數據庫向全國每一傢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機構開放,各機構可以通過密碼進入到這個數據庫。數據庫的觸角已經延伸到縣一級的機構。“縣一級監測能力不行,主要負責采樣,監測至少在地市一級。”蔣定國說。 在技術層面,各食品安全監測機構可以實現均等化的信息上報。但現實中,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仍是一個逐級上報的系統。各級監測機構會按要求向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送監測數據,如發現問題,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向轄區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後者向衛生部和省級政府報告。 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向地方政府報告的同時,也會及時向國傢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輸送監測數據。“一旦發現覆蓋幾個地區的系統性風險,中心就會報衛生部,進行緊急會商、溝通,去年的伊利嬰幼兒配方奶粉汞含量異常,今年的貝因美(002570,股吧)奶粉事件等都在監測計劃范圍內。這類事件要及時發現苗頭,匯報後消除風險。”蔣定國說。598傢“哨點醫院” 我國對於傳染性的疾病已經形成較好的上報傳統,“而對於非傳染性疾病,則是從2010年才開始建立報告制度。”李寧說。以搜集信息和數據為目的的全國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報告網絡自2010年開始建立,最為欣喜的變化,就是強化瞭食源性疾病中異常疾病和異常健康事件的報告制度。 異常疾病與異常健康事件報告制度是由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觸發而形成的。嬰幼兒腎結石的病例早在2008年2、3月份已在一些地區出現,均未引起重視,直到7月才從甘肅報到衛生部。上述報告制度與醫院體制密切相關。這意味著醫生不僅要看病,發現異常病例還要有及時報告的意識。醫生報給當地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報給當地行政部門,同時也報給衛生部。若覺有必要,隨即啟動流行病學調查。 從2010開始,食源性疾病的監測體系在每省設立瞭10傢“哨點醫院”,2013年要求每省至少有30傢。目前,全國共有598傢“哨點醫院”參與食源性疾病的監測,但覆蓋范圍仍很有限。事實上,在業內人士看來,推廣監測點已不存在技術難題,卻有著不可避免的觀念障礙。國傢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培訓醫生參與監測的課堂上常常聽到抱怨:臨床已經很忙碌,哪有時間去分析異常病例;異常病例的概念不好劃定,無法判斷。 李寧坦言,“異常病例”很難定義,有時就是憑醫生的敏感性,發現一例就上報一例,如果疾控中心從不同醫院或地方,收到類似病例有3例,就開始流行病學調查。“食源性疾病的監測點,現正在從省市推廣到縣一級基層,隻能依靠行政命令。”蔣定國認為,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報告制度,首先還是需要各級行政部門來協調,如此醫院和疾控中心才會配合好。 目前的食物中毒病例的上報率依然是令人擔憂的。“本來想統計每年有多少起食物中毒、多少人中毒等信息,為整體預防做信息準備。目前設定好瞭,結果根本實現不瞭。大傢都不報,我們掌握不到確定的信息。”李寧表示,地方政府對於食品安全中毒事件的上報,還是頗有忌諱,怕影響政績。監測機構尚待擴充 因中國現階段的國情,公眾輿論高度關註非法添加劑的監測,而在國際范圍的食品安全監測體系中,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則是多數國傢首要的食品安全問題。 美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設置主動監測網絡,一度監測到某批次的香瓜在某幾個地區出現污染問題,及時研究判斷,發出預警,阻止其銷往其他幾十個州府,從而避免大規模的食品安全事件爆發。 在中國境內,當下的監測重點也已轉向主動監測。隨著物流的發展,包括食物中毒在內的食源性疾病通常在中國的不同地區呈現分散式爆發,通過主動監測網絡,可以把信息匯集在一起,通過臨床癥狀、實驗室檢驗加流行病調查三種手段結合,提前判斷、預警一些大范圍的食品安全事件。一般跨省的監測結果,由國傢疾控中心來判斷預警,省內的監測結果,由省疾控中心來判斷預警。因主動監測體系對專業技術性要求高,2012年啟動後,每省隻有10傢醫院有條件參與其中,多數縣級醫院還沒有條件實現。主動監測體系需要極大的物資、設備投入,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以九龍治水的方式,歸工商總局、衛生部、農業部多傢管理,一度陷入資源重復浪費的窘境。2013年3月,隨著大部制改革,主要監測體系的整合有瞭新的可能。目前食藥總局正在和衛計委討論如何合力監測。主動監測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下,監測機構的擴充成為必然。國外多由第三方機構參與,因為它們更具公正性。國內現在主要還是依靠隸屬於部門的、事業單位性質的監測機構。“我國第三方機構起步晚,力量比較弱,規范性較差,主要是認證不完善。要形成一定規模,還需要一個過程,也許20年左右能發展起來。”蔣定國說。目前國內的食品安全監測網絡體系並不包括第三方機構。第三方難以參與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收費較高,而風險監測目前多是在行政命令下操作,利潤過低。“曾有多傢第三方機構申請參與政府監測任務,但這些機構對於某一樣本中一個指標的檢測費就要收取幾百元,而疾控中心等事業單位檢測十個指標,才收幾百元。”李寧說。 東部地區的糾結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針對一個樣本,花費基本就在千元左右,而風險監測中所用儀器特別是大型儀器以進口居多,購買、維護等費用之高,更是令不少西部地區疾控中心負責人咂舌。“海南、甘肅、寧夏、新疆等地監測條件之差,超出想象。”蔣定國回憶,前幾年去海南時,在省一級的實驗室裡,場地擁擠到連小型儀器都沒有足夠空間擺放,而涉及食品中化學污染物監測最基本的設備如液相磁譜、氣相磁譜全都沒有。因為條件差到基本的監測項目幾乎無法開展,2010年開始,中央通過財政轉移支付,陸續以每年一個多億的投入,試圖改善西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硬件缺失的局面。經費下達後,最終以縣為單位,依據人口來劃分撥款額度。除去設備投入,中央還為西部地區的每個省份每年提供200萬至300萬元左右的監測經費。 在國傢的這筆投入中,東部九省市並沒有納入。“針對東部九省市,國傢的態度是隻給政策,不給經費,畢竟東部的條件比較優越,浙江、廣東等地的實驗室條件比國傢風險評估中心還要好。”李寧說。即使沒拿國傢一分錢,像浙江這樣的東部省份,每年提供給國傢的監測數據量都在前列,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任務都是超額、超量完成。然而,東部九省對於中央不同的投入力度並非心服口服。蔣定國在全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培訓中,時常聽到山東、福建省份的風險監測負責人抱怨經費缺乏。 即使在外界看來條件優越的浙江省,也覺得經費投入“有苦難言”。浙江省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長章榮華表示,東部雖然比西部發達,但是經費預算的要求更高,如果原來沒有列入項目的,要增加一個項目預算都非常困難。而且政府對於食安風險監測這項任務的內涵不是很清楚。直到現在,浙江也沒有常規的食品安全監測經費做保障。2000年以來,浙江省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費用基本依靠課題費或項目費來解決。“明明需要的是食品中污染物的監測經費,但隻能通過別的項目科研經費來調節,打擦邊球。用於食品營養研究的工作經費,也會勻出一部分用於監測。”章榮華說。“七拼八湊”滿足監測需求的結果是,一些可以監測到非常微量污染物的高精尖儀器無法更新,食品安全監測方法的研發也被限制。不過,章榮華也透露,浙江省衛生廳和財政廳正在討論,將改善經費投入不穩定的現狀。而且,國傢發改委近期出臺瞭一份有關“全國風險監測經費裝備投入”的文件,浙江省正在爭取200萬元左右的投入金額,盡管這一投入主要還是偏向於西部地區。“一些東部地區其實也缺乏風險監測經費,國傢沒撥錢,省裡又沒及時配套,很是困難。”蔣定國認為,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央轉移支付投入後,西部地區純粹依靠國傢投入,沒瞭主動性。而且可能出現一個現象,中西部地區的錢和設備進來瞭,監測的人卻沒有。東部地區招聘來的監測人員多,反而沒有足夠的儀器,沒發揮應有的作用。var page_navigatio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avigation');if(page_navigation){ var nav_links = page_navigation.getElementsByTagName('a'); var nav_length = nav_links.length;//正文頁導航加突發新聞 if(nav_length == 2){ var emergency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emergency.style.position = 'relative';emergency.innerHTML = '

新聞來源http://ne民間信貸房貸利率缺錢急用哪裡借錢ws.hexun.com/2013-07-22/156377599.html

土信貸屏東三地門土信貸汽車貸款高雄六龜汽車貸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rlormaxp3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